在会上,王副司长讲到:咨询行业的招投标资质和发改委咨询资质已经相继取消,下一步监理资质和造价咨询资质的简化或者取消也摆到了议事日程,如果取消以后,行业会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工程咨询的核心和关键还是要发挥人的作用,咨询工作的价值也是通过人的经验和全过程人的各个阶段能力的融合体现咨询的价值。
从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讲话透漏信息中可以获知,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管理即将迎来一场大的变革,和招标代理资质、工程咨询资质一样被取消基本算是尘埃落定了。
此文一发,估计会影响到市场上造价资质的收购重组价格了。
自1996年《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以来,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经历了22年的发展历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业务贯穿于工程建设前期决策到工程实施,乃至竣工后的运营维护,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为政府及其他投资主体审计并管控固定资产投资,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为国力的增强贡献了力量。
但是,长期以来,依靠客户关系获取咨询业务是大部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市场营销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反腐工作的不断深入,造价咨询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关系市场将逐渐弱化,以质量求生存将会成为新的市场营销方法。
高端造价咨询业务以前,我们一直以为外资咨询公司的市场局限于外商投资类项目,与我们内地造价咨询企业以政府投资、民营投资类项目为主的市场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现在,以凯谛思、利比、伟立信、务腾为代表的外资工料测量师行开始抢占内资高端造价咨询市场,他们已经广泛参与了绿地、万达等国内民营地产企业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在地标性建设项目的咨询中,已经不乏测量师的身影,他们的触角甚至已经渗透到了政府投资类项目(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而外资造价咨询企业并没有或不注重造价咨询资质,甚至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部门,主要靠良好的口碑和企业级的经验数据资源。
从发达国家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经验及从中国其他执业资格产业看,为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定价话语权,中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必然出现合并/重组高潮。新出现的大型综合性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必然是赢者通吃的以工程造价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企业。合并/重组的龙头企业可以预测,应该是占领工程造价咨询产业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占领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将吞并微笑曲线中端的企业。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本应是人力智力型企业,人才是核心要素。而现状是大部分造价咨询企业无论是清单编制、结算审核还是驻场全过程造价咨询,为满足业主方要求,其工作必须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硬生生的做成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应该是富于创造性的,按照国际惯例,从事工程造价咨询的专业人员应该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兼有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现阶段低水平、低层次的服务,不足以吸引高学历的人才,从业人员素质远不能与行业发展的需要相对等。
“取消企业资质,强调个人资质”无疑是近年来建筑业各领域企业资质管理的主要思路。
取消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充分的竞争,那些收费高、专业能力弱、服务水平差的企业会逐步退出市场。那些收费合理、专业能力强、服务水平优的企业会继续逐步发展壮大。
政府的管理可以从管企业变为管企业中的人。造价师个人的诚信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其自由裁量权限过大。造价师因建设项目的单一性特质、行业界定标准模糊、质量鉴定成本过高、企业管理松懈、不当利益诱惑等因素,存在滥用职权,有意放水等不良行为,且因专业性较强原因,其失信行业极为隐蔽,不易察觉,往往是水平越高,手法越高。风险意识淡薄,责任意识差是造价师个人诚信的主要问题。加大对于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失信行为的代价。对于失信行为一方面行业主管、行业协会应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建议建立“咨询业保险制”。外资咨询机构,大部分为合伙人制,对其咨询行为承担着无限责任,行业自律机制成熟,特别是针对咨询企业的“保险制”为行业诚信建设保驾护航。若因咨询行业给业主方利益带来的损失在有限咨询费用的受偿范围以外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企业因自身失信行为带来的损失也会因高额保险费和拒保而受到惩处,增加失信行为代价。
造价咨询资质的简化或者直接取消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其实在去年至今住建部为了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就已经取消和简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申请、延续和变更申报材料,但是在资质等级、办理条件方面没有进行改革!
2018年还有3个月时间,政府会不会取消造价咨询资质,进一步降低造价咨询行业门槛,让更多优秀企业进来,参与市场竞争,优化市场秩序,我们翘首以盼!